青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寒露那些事儿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l4oeln0.html

寒露

凉爽TO寒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故有谚语“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之说。

吃花糕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花草树木凋零在即,古人谓此为“辞青”,故此时要登高赏秋,吃花糕,又因“高”与“糕”谐音,故也有“步步高升”之意。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果脯干果就是普通的糙花糕。细致些做上两三层,每层中间夹上较细的果脯干果就是细花糕。金钱花糕和细花糕制作基本相同,但是个头比较小,如同”金钱“一般,故此得名。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而寒露时节天气宜人十分适合登高,慢慢的登高习俗也出现在了寒露时节。加之此时已经天气转凉,秋意正浓,北方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蝉噤荷残,丹桂飘香,正为登高增加意趣。

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和秋季出游的重头戏。此时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十分适合拍照、修图、朋友圈。待到霜降后树叶呈紫红色时,便是另一番风趣了。

斗蛐蛐儿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蛐蛐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蛐蛐儿,致使一只好蛐蛐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北京人玩蛐蛐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相应的,此时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经晒不透,鱼儿游向气温比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又因为寒露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故有谚语“春夏钓鲤莫大忙,好钓还在菊花黄”之说。

饮菊花酒

寒露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有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不应再穿凉鞋,避免寒气从足入体。也应该“防燥邪,暖肺脾”,少食辣,适量多甜食,清淡滋润食品。

(图:赤童子,文:木子言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